人们一提到农贸市场都是嗤之以鼻的。
01
印象都是环境差、摆放陈列乱
市场布局不合理,污水横流、占道经营、乱堆乱放及违章搭棚等等。
再加上市场内贩卖种类本来就多,瓜果蔬菜,鱼肉海鲜,各种熟食米面各种混杂,市场内更是随地可见各类垃圾。
尤其是处理家禽、海鲜等肉类都不避免的会产生味道较大的垃圾,可以说是气味非常难闻,买菜根本没有愉悦感,也不愿意多待。
除了“外在”的原因,农贸市场的“内部”也存在不少BUG。
02
农贸市场经营户众多 ,进货渠道广而杂
进货数量、成本和销售额只有经营户自己清楚 ,因此在统一管理上存在相当难度。
市场管理者对各经营户的总交易额不清楚 ,不能准确把握市场供求状况 ,对市场未来前景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从而难以为政府调控市场提供科学的依据。
03
有些商贩无证经营、进货渠道不明
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等,让农贸市场成为了“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高发地”。
政府监管部门对进场菜品质量很难统一管理,也无法准确识别,责任追究,追责问责很难实现,市民买菜的放心权益也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04
现金结算、缺斤短两
现金交易存在繁杂、假币、不卫生等问题。而商贩自备的电子秤存在弄虚作假。
找回的零钱不仔细看就塞进钱包,回家才发现收到了假币;偶尔忘记带零钱摊位找不开,只能作罢;不懂得看秤看斤数,商贩偷偷调整电子秤缺斤短两......传统农贸市场的这些问题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以上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让农贸市场处在舆论与压力的“风口浪尖”。
正所谓“小菜场,大民生”。农贸市场可以说是事关千家万户之生存,国家民生之大计。
改造农贸市场是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消费体验过程的要求愈来愈高,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重新焕发新机,重获城市的欢迎。因此,解决农贸市场中的一系列问题刻不容缓!
从多元、便利、智能等多个维度同时发力,如此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在买菜的同时也能满足一站式的其它购物需求,提升市民对农贸市场的消费黏力,尽可能多的时间留住消费者。
为了适应消费升级,农贸市场必须不断转型升级,例如近几年出现的智慧农贸。
现在全国都在提倡构建智慧城市,智慧农贸市场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作为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 “菜篮子”,农贸市场一直都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重点工程。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这项民生重点工程的长期稳定供给,国家也积极落实出台众多相关利好政策,加大对农贸市场消费/流通环境优化、市场调控以及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
●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就《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答记者问
● 国务院2019年立法计划公布!包括《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 商务部印发《2019年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工作要点》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
● (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
● 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
● 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关于印发“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的通知》
● 农业农村部2018年审议通过《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
国务院办公厅表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并将市民满意度考核作为市民对“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满意程度。考核工作每两年开展一次。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这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
要深刻认识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建立最严谨的标准、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实行最严厉的处罚、坚持最严肃的问责、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加强组织领导
此外,还有十九大报告中的“人民美好生活”目标、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智慧城市建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中的“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菜场、农村物流设施等公益性较强的流通设施支持力度建议”;
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等政策或者目标、意见,都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反映着国家在惠民、便民保障民生“菜篮子”工程的政策支持和工作落实。
足见其政府在这方面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和重视关注度,对于提高政绩有着必然关系。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三亚,杭州等多地陆续开展了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资金补贴政策,出台了不同的条例和补贴政策。
左右滑动,可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深圳在改造农贸市场这块尤为重视。
市经贸信息委也在给市人大代表的建议作出答复时表示:
拟保留全市327个农贸市场进行重点升级改造,改造总面积117.84万平方米,预计市级财政总补贴资金约52251万元。
而各地区农贸市场在进行改造升级前,首先需要自查自检:
1.是否有智能化设备,智能显示屏、智能导视屏、智能电子秤等;
2.是否拥有检测室、服务台、休息区、公共厨房等;
3.水电、通风、采光等设施设备及空调、电梯等配套设施是否完善……
各大农贸市场需要根据自查情况,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升级改造。
农贸市场该如何改造
智慧农贸作为农产品流通渠道改造的组成部分,其核心目的越来越清晰地定位于:通过优化、改造农产品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建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信息管理体系,最终解决食物安全问题。
而对于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只是达到这个核心目的的方式之一,智慧农贸给我们的带来的,除了安全方便,更多的是放心。
智慧农贸是运用科技手段建立的一个长效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农贸市场信息化管理体系。
重点实现“智慧采集、智慧发布、智能应用,智慧溯源”四大主要功能,使农贸市场在管理、服务和监管方面,能更快更好的实现信息网络化、工作规范化、管理现代化。
中科深信研创的智慧农贸系统,能将农贸市场改造成依托“互联网+”模式的“智慧菜市场”,为市民带来了全新的菜场购物体验。
升级成智慧农贸市场后,干净、整洁的地面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内部分品类划分区域,副食、杂货门店四面环列,中间设有蔬菜、水果、肉类等档位,鳞次栉比、井然有序。
▲蔬菜区改造后
▲肉类区改造后
▲海鲜区改造后
出门不带钱包、零钱,只带上手机出门,付款扫码的状态在智慧菜市场就能实现!
作为智慧菜市场,当然不仅只是能扫码付款而已。
将选中的食材放入智能电脑收银秤,只要一上秤,菜品、净重、单价、金额等信息,立即在屏幕上呈现出来。
交易信息一目了然,买菜更加放心;多重电子支付方式让交易过程变得安全、快捷。
诚信经营,公平买卖,就从最基本的公平秤做起。智慧菜市场将对所有商户统一发放溯源电子秤,上面不仅显示摊主的基本信息,所有菜品统统实现“明码标价、追根溯源、联网管理”。
通过电子化手段进行管理,取信于消费者,才是长远发展之道。杜绝短斤缺两,使用追溯秤,实现防作弊及自动报警功能,将检定、校准、使用状态实现远程监控,并将数据接入市场监督管理局计量监管平台。
作为菜场的安全担当,智慧菜场的比所有人更关注食品健康安全,注重商户的信誉,从根源上为题提高食品安全的保障。
每户摊位老板的营业执照、姓名、照片等显示在屏幕上。全程透明、公正,让每一位市民对食品安全问题更加放心,都能在这里放心买菜。
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头等大事之一,智慧农贸市场的出现让食品安全问题变得可控可查可追溯,最低限度地降低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风险。
智慧农贸市场的食品安全检测、安全防控、安全追溯系统互为补充,交互作用。每天的菜品从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的采购信息,都会显示在墙上的检测中心电子屏中,同时对接食药监等部门检测数据,实现菜场内所有农产品有据可查,工作人员也会定期对市场内的菜品精心抽查检验。
智慧农贸市场最牛就是这块大数据结算平台了,把当天的成交量、交易额,农残检测等数据及时显示在将信息化平台中,通过大数据计算,进行全方位的挖掘与分析(商品溯源、会员分析、销量排行、各类别占比等)及智能呈现,为管理人员提供数据支撑,真正实现智能化管理。
随着消费升级的大潮,农贸市场仍在市民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新型农贸市场要继续从市民的饭桌出发,努力创新,从多元、智能、品牌等多个维度同时发力,进一步打造便民生活圈,提高市民幸福生活指数。
我们可以想象,不久后走进农贸市场就像走进大型购物商场一样,所有的蔬果和生鲜都是整齐划一;所有的商品信息,只需要通过触摸屏或者移动端就可以一览无遗,墙上的LED显示屏,滚动公示市场经营的蔬菜价格、水果价格、食品检测情况等信息;出了问题,店铺老板的商户信息也有据可循,所有菜品均有质量检测,安全追溯。
所以,智慧农贸一定是农贸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