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加盟商的故事,先把时间拨回2018年,在供应商G50峰会上,美菜发布了“1000计划”:通过产业化模式,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重点开发县域市场。预计2019年开发500个县城,并依托县城,渗透到乡镇,优化生鲜供应链。
据五哥观察,在操作县域项目前,美菜经历过主城开发、卫星城拓展、合伙人等多种业务模式,有过成功经历,也不乏教训。开拓县域市场,也应是分析市场环境后,做出的决定。当然,这也是“1000计划”的落地方案,向县域迈出了第一步。
No.2 阿里京东的县域试水 县域是个巨大的市场,中国有近3000个县级行政区,早在四五年前,阿里曾分享了三组数据: 第一,国内县域人口9亿,共2.35亿户家庭,数量相当于2个南美洲、3个美国; 第二,县域GDP约27万亿元,大约相当于2个俄罗斯,超过2个加拿大; 第三,每年8万亿的消费量,超过全国消费品社会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 2014年10月13日,阿里提出“千县万村”计划:三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10万个村级服务站,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在描绘宏伟计划的同时,阿里还提出四个保障: 第一,基础建设的硬件保障; 第二,严格的选人保障; 第三,菜鸟的物流保障; 第四,阿里铁军的推广保障。 此话一出,大批热血青年纷至沓来,广袤的农村市场,顿时出现巨大波澜。 时间的脚步不停歇,2017年4月10日,京东刘强东宣布“百万京东便利店计划”:未来5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一百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并且强调: 第一,不仅要求了数量,质量也要有保证,确保无假货; 第二,由京东金融提供贷款,店长找到有流量门店,即可保证月入8000元。 第三,中国有2800多个区县,潜力巨大。 京东以此吹响号角,向县域市场进军。在其推广过程中,提出了四大赋能: 第一,品牌赋能:零加盟费、零管理费、零培训费,只需花装修费用,就能获取品牌背书; 第二,供应链赋能:京东强大供应链支持,并且轻松接入丰富多彩的增值业务; 第三,物流赋能:京东自有物流快速响应,也能成为快递点; 第四,科技赋能:智能门店管理系统集商品管理、顾客管理和营销服务于一体,基于京东线上大数据优势,根据消费者画像给予门店智能补货、智能选品的支持。 诚意满满,几乎是保姆式开店,年轻创业者趋之若鹜。据说当时的京东,每天能收到5万份开店申请。 看了这两份的宏伟计划,是不是似曾相识?时间是最无情的考官,时间也是最公正的标尺。代表中国电商最高水平的两家公司,在2018年财报中,已看不到项目上马时的恢宏气势。想必强大如京东阿里,在面对县域市场的时候,也不免力不从心。 No.3 县域市场是另外一片丛林 县域市场是另外一片丛林。美菜开拓县域市场,也如阿里京东两位老大哥公司,拿起了长矛,向不可能挑战。丛林里的老虎鳄鱼,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晓,只有面对的人,才可能找到应对之道。这或许是美菜成立五年,估值超100亿美元,成为行业独角兽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熟知的城市,人口集中,资源相对聚集,而县域市场以县城为中心,由二三十多个乡镇、数百个村庄组成,除中心城镇外,人口基本呈伞状分布。相对分散的县域结构,至少给互联网公司带来三重门槛。 第一,人才门槛。大批青壮年前往人口集中的中心城市工作,县域市场缺乏懂互联网、执行力强的人才。 第二,信息传播门槛。要影响同样数量的人群,城市会有更多的途径、更快的传播方式。而在县域市场,限于新媒体的普及、多种广告形式的运用等,信息传播门槛依然存在; 第三,物流成本门槛。这是最显性的门槛。同样的配送时间,城市配送员送件数量数倍于县域,带来最直接结果:县域物流人员、车辆的成本偏高。 那是否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做好县域呢?五哥认为不然。加盟本身是创业,创业会带来千万种可能,其中绝大多数指向失败。美团王兴失败九次,才有最后一次成功。我们甚至会认为,短暂的失败是财富,认真总结,再接再厉。世界如有100%的成功探索,人们就不会只记得哥伦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