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舆论一片叫苦声,从官方定调的经济下行,到营销行业的预算收紧,处处预言2020年只会更差,但没想到的是,开年就迎来新冠病毒这样的黑天鹅事件。
2020年经济必定下行,各行各业日子都不好过。谁能在未来经济中胜出?
答案是品牌。因为只有品牌能才提升流量的转化率,只有品牌能带来产品的溢价能力。企业想要从同质化的竞争中突围,核心在于产品创新和品牌打造。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新形势下的中国品牌发展建设,早就指明了具体方向。
反观农贸市场行业,由于经营较为传统和保守,农产品流通局限,加之地方保护主义,品牌意识和品牌理念相对薄弱。在品牌价值不断凸显的今天,农贸市场品牌化建设将在“疫”后提速,谁能在“疫”后抢占先机,谁就能脱颖而出。
对市场:品牌是连锁化农贸市场建设的必由之路,强势的品牌意味着市场地位、利润和知名度,同时,作为民生工程,同样意味着责任和担当。农贸市场品牌化有助于得到政府的扶持,享受减免税费、租金的政策,成为招商引资对象;有助于市场形成固定的商户,固定的消费者,增强彼此粘性;有助于培养企业的团队建设精神,树立企业良好口碑。
对商户:品牌化、连锁化农贸市场意味着管理更规范、环境更优越、投资风险更小、经营上更有保障。品牌化的商品可以提高溢价,增加商户收入。
对消费者:有助于消费者识别产品的来源或者产品制造厂家,更有效地选择厂家和购买商品;品牌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至少也是可以值得信赖的品牌,消费者购买得也会比较放心,市场有预先赔付的政策;有利于消费者形成品牌偏好,通常消费者购买商品都会选择以往购买过的品牌,对消费者形成一定的导向作用。
农贸市场品牌化建设包括市场主体品牌化的打造,不仅要打造出有品牌知名度的连锁化农贸市场;还包括市场内的品牌商户的孵化与引进;同时售卖有品牌背书的放心农产品,如此才能与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相匹配。
如果对行业了解的话,会发现农贸市场主体品牌化经营已经是农贸市场不可阻挡的趋势。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品牌化经营是进入农贸行业领域的敲门砖。主体品牌化经营分两类:
第一类以国企为主导的品牌化运营企业。其公益性质特征明显,深受政府部门欢迎。之前受地方局限性强,很难对外输出管理。但在近几年,像杭州萧山供销社、温州菜篮子集团都实现了走出去,对外地省市农贸市场输出管理的布局。
第二类以私营企业为主的品牌化运营企业。商超一体化的运营理念,盈利性质较强,公益性质较弱(相对国企为主导市场),品牌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背景下,已出现很多跨地区经营的品牌化农贸市场企业,也深受各地政府部门的欢迎,成为政府招商引资的对象。
对于私营企业来说,开设农贸市场的第一步就是取个易于推广的品牌名称,设计品牌VI系统,注册品牌商标,对品牌进行宣传等。
在农贸市场招商过程中,市场都会优先选择品牌商户,甚至给很大的优惠政策。在杭州农贸市场星级评比中,对商户的品牌率也有一定的考核要求。品牌商户是不折不扣市场经营的软实力,不但具有品牌辨识度,而且在经营过程中,品牌商户可以自带流量,通过品牌为市场导流,品牌商户反补市场客流。
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自己心仪的食品品牌,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品牌消费,一个品牌让消费者满意就会培养一批“忠粉”,品牌效应也会在消费者的支持下发展壮大。
水果品牌:百果园、鲜丰...... 熟食品牌:武汉周黑鸭、绝味、紫燕百味鸡...... 肉类品牌:壹号土猪、联合康康...... 豆制品品牌:祖名、鸿光浪花......
农贸市场的商户品牌化,可以通过招商引入,也可以通过品牌包装、宣传逐渐孵化出品牌商户......
传统农贸市场就犹如当年的百货大楼,商品同质化,缺乏品牌商户最后只能被新型的购物中心所取代。商户的品牌化建设,是现阶段提升农贸市场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商户品牌化的建设有助于农贸市场软实力的提升。
由于中国农业生产多以农户个体形式出现,缺乏市场意识,缺乏按照市场供求调节农业生产,缺乏农产品市场化品牌化的生产理念,所以中国农产品的销售还是停留在农产品贸易环节。在整个农产品流通环节,缺乏品牌导向,从而很难提升品牌溢价,作为农产品原料,始终受制于人。那么,农产品如何真正实现品牌化?
对农业品定位。为了体现农产品的规模化,政府可以按照当地的区位优势确定核心产业,“一县一品”等思路值得借鉴,比如云南昭通的苹果,受制于交通、规模、宣传,很难在浙江买到,但其实他的产品竞争力并不比山东苹果差。
对品牌的宣传。要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首先需要解决公共品牌的认知。比如甘肃陇南的花椒在当地都非常有名,然而缺少宣传,很难被认知,可能大家印象里花椒就应该是四川产的。只有加强宣传才有助于市场对产品品牌的认知。农产品宣传的手段日益多样化,可以通过路边大型海报、传单、报纸、电视、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宣传。
对品牌的包装。和公共品牌相比较,产品品牌属于经营主体,是要真正面对市场的。因此经营主体要对农产品进行品牌化改造。例如:品牌名称、品牌包装、品牌卖点。
疫情总会过去,人们的生活也终将步入正轨。对于传统农贸市场来说,在应对新旧零售的降维打击中,必须要意识到品牌化对于农贸市场运营的价值。
农贸市场品牌化建设价值在于:推动市场商品向高品质发展,激活市场经营户的转型升级 ,提升市场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农贸市场核心竞争力,促进新农贸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