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农贸市场的电子秤有“猫腻”?

12504_fyrbygf_1573001069080_s.jpg


    市民:至少遇到两次电子秤不准的情况


    朱女士说,她在鹿苑农贸市场至少遇到了两次电子秤不准的情况,每次都是购买比较贵的东西,比如螃蟹、虾、牛肉等。“买完菜,我都有一个习惯,再用公平秤去称一下,结果一次相差8角钱,一次相差8元钱。”


    除此之外,朱女士还反映了水产人为加重的问题,“商家把虾捞起来,装在一个厚的袋子里称重,称完重才换回薄一点的袋子装,加上里面的水分,一来一去的钱也不好说”。


    朱女士说,她并不是想问商家要回差价,只是想为大家发声,毕竟每家每户都要买菜,这件事涉及每个老百姓的利益。


    检查:50多台电子秤有2台误差大


    针对朱女士反映的问题,昨日下午,记者跟随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来到鹿苑农贸市场进行电子秤检定。


    执法人员首先用标准砝码对市场里的公平秤进行检定,结果显示标准,没有任何误差。鹿苑农贸市场周经理表示,市场从去年11月开始试营业,至今未发生市民投诉电子秤不准的情况,而且他经常与买菜市民交流,若是听到这类消息,市场方面会马上介入。


    随后,6名执法人员分两批检定了市场内50多台电子秤。


    执法人员走进95号的副食品摊位,将5千克的标准砝码放在进口处的电子秤上,跳出“5.030”的数字。“这个电子秤不准,相差30克了。”见执法人员这么说,摊主急了,连说“怎么会不准的啊”。摊主转身指着一台新的电子秤说,你们再测测这台电子秤准不准。标准砝码一放,电子秤上显示“5.000”,新秤准确。执法人员要求摊主收起旧电子秤,检定不合格不可再使用。


    执法人员离开摊位后,摊主又端着电子秤追了出来,“我现在已经全部擦干净了,再帮我看看是不是准了”。执法人员一边放上砝码一边解释说,电子秤准不准与外观干不干净没关系,不准就说明里面的传感系统出现问题,需要拿到店里去修理。果然,这次的结果依然相差30克。


    摊主点点头表示,本来就想换掉这台用了3年的电子秤了,所以才买了个新的回来。


    电子秤不准,市民可向市场与部门投诉


    50多台电子秤检定结果到底如何?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鹿苑农贸市场整个检定结果还是不错的,仅有一台相差20克、一台相差30克,其余电子秤都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另外还有一家牛肉摊位、一家海鲜摊位,他们的电子秤反倒是偏轻一点,要不是上门检定,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至于朱女士反映的称水产使用厚袋子的情况,执法人员在现场并未发现,基本都是商家将水产装进袋子后直接打结称重,没有厚袋子转薄袋子这一操作。市场周经理也表示这种行为对商家来说太麻烦,而且像虾这类水产倒来倒去反而容易死,商家一般不会这么做。“如果市民碰上秤不准或者用厚袋子称水产的事,欢迎直接找市场投诉,我们肯定不允许这种现象存在的。”


    那么,日常生活中,市民该如何防止商家在电子秤上“做文章”呢?


    区市场监管局提醒:一是注意“存底数”。电子秤空秤时,数显屏应该全部显示“0”,有些商家在称重前,先在数显中储存少量底数,粗心的顾客一般不会留意。二是注意“带盘出售”。电子秤空秤数显确实是“0”,但盘子却在商家手中,称物时,秤盘的重量就变成了商品的重量。三是注意“模糊单价”。也就是在称重时将所设置的商品单价提高,使最后电子秤计算出的总金额增加。四是注意“冲击波”。就是将商品重重地丢进秤盘,冲击力使电子数显一瞬间人为地加大,然后马上把商品拿起,美其名曰:“抓时间,抢速度”。五是注意“垫角”。若是商家用硬币或纸张垫高秤盘一角,秤的分量便能出现偏差。六是注意“累计”。即前一位顾客买了商品后,电子秤还没恢复到“0”,商家则按累计按钮计量计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