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当“烟火气”遇上互联网,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农批市场大概是人间烟火之处的最佳体现,新鲜水嫩的瓜果蔬菜,活蹦乱跳的鱼虾海鲜,热热闹闹的讨价还价声……最普通的农批市场,保障着平凡人们的餐桌。

在摊位间行走,耳畔是此起彼伏的喧闹声,鼻间是扑面而来的果蔬清香味,偶尔顿足用指尖感受掐断一株菜茎时的脆嫩多汁……这是市井生活里真正沉浸式的体验,是生鲜电商冰冷的文字和影像无法带来的感受。
与烟火气并存的还有它的传统性:信息不对称、交易效率低、市场管理专业性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批市场反而是一块信息化的处女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现在我国农批市场基本已具备数字化管理的条件。以浙江杭州为例,早在2014年该市就10家农贸市场率先实现电子联网化智能监管,推出菜品电子溯源系统,实行气味监测防范空气污染,民众可网上订阅当天菜价。可见,农批市场已经迎来“智慧农批”时代。
不过,“智慧农批”不只是农批触网这么简单,而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农产品信息、数据、物流、配送、仓储、冷链、质量安全溯源等为核心,构建起的基于农产品进销存+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电子支付+市场管理+物流配送+仓储服务的应用整合平台。
在智慧农批市场中,无需现金刷卡结账,购物清单可作为维权凭据,产品有问题可凭号溯源……其内涵是农产品全产业链的信息化整合,而外延则是集合了智慧采购、智慧物流与智慧交易三位一体的农批发展模式。
智慧化的农批,已经不仅仅是农批市场内部的简单数据化,同时还要将触角延伸至农产品流通的上下游领域;在源头,建立庞大的遍布全国的产地供应网络,实现农产品供给的无阻力;在销售下游环节,形成农批采购忠实用户群,并通过线上推广、线下口碑等方式,不断开发更多的稳定客户。
那么,大多数还停留在销售靠吼,记帐靠手,合作靠口,卖货常是糊涂帐,回款唯有摸良心状态的农批人,又该如何适应农批市场智慧化,主动拥抱互联网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