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行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中农批市场行业的变化尤为显著。而如何在将危机转化为商机,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农产品批发市场简称农批市场,现已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流渠道、主要业态。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主要包括水果区、蔬菜区、粮油区、干货区等主要交易区域以及信息中心、物流场、配套酒店、管理办公区等辅助业态;物流场又称冷链仓储中心,综合冷库、冷链交易中心、分拣中心、仓储区、物流配送区、冷藏停车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随着疫情的变化,各城市的交通逐渐复苏,各地区的企业也渐渐复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也开始步入正轨。这时候,农批市场作为促进商品集散,保障城市农产品供应的一把手,就必须在这个阶段做出相应调整。
一、农业压舱石的地位将促进各地重视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
疫情期间,各地基本保证了主要农产品供给的有序、充足,地方政府通过农产品批发、集散市场调配农产品资源,市场有序运营也保障了物价稳定。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提出稳住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农产品批发、集散市场保障供给、稳定物价,帮助农民销售滞销农产品,关键时刻,起到了“压舱石”的重要作用。疫情结束后,各地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对保障民生的重大作用。
二、更注重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大宗农产品的贮存、远途运输需要完善的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各地冷链、仓储的建设处于供给不足、发展不均衡的状态。此次疫情,突出了农产品供给的重要作用,冷链、仓储等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较好的地方,政府保障农产品供给做的更有效。各地应当落实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建设一批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相关要求,出台具体政策,加大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产品供给。
三、农产品电子交易会快速发展
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地方均采取了较为严格的封闭政策。封闭期间,很多生鲜农产品、生活必需品采取了网络交易、电子交易的手段,满足了市民正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也促进了电子交易的发展。一些城市近郊的农户采用微信、社群销售等手段尝试向市民销售农产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疫情促进了一些农户运用互联网手段,绕过中间销售商,涉足“新零售”。一些互联网销售平台也会加大对生鲜电商的投入,农产品电子交易将会快速发展。
四、加快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建设
农产品食品安全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此次疫情,也反映了一些监管部门在农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上的不足,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农产品溯源体系的建设,商务、农业、供销部门应该着力建设全国性的、产供销全方位的农产品溯源体系,保障“菜篮子”,保障食品安全。
五、农产品交易市场运营管理将更加规范有序
农产品交易市场是农产品交易、集散的重要场所,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枢纽。监管部门对农产品交易市场疏忽管理也是此次疫情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各地政府应当在加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的同时,规范市场的运营、管理,通过监督管理、政策引导、资金补贴等措施引导市场向智慧化、溯源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六、促进交易市场转型,智慧农贸、生鲜超市快速发展
疫情结束后,传统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将会迎来转型的窗口期,传统的交易集散功能将进一步向冷链、仓储功能转化,向智慧化、溯源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更加突出市场运营管理的重要性。同时,智慧农贸、生鲜超市将会在5G技术的支持下,获得快速的发展机会。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农产品交易市场在重大事件中保障民生的重要作用显得更加关键。疫情结束后,相关部门应当加快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的转型,更好的满足市民的需求和政府保障民生、实现战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