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成长、进步,从过往被固化的印象中挣脱开来,凭借全新的面貌回到了大众的视野,获得阵阵掌声,殊不知维持口碑的战争早已吹响了号角……
社会发展到现在,许多新兴词汇由然而生。随着娱乐产业文化的高歌猛进,人设一词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人设”起源于动漫圈,最终发展壮大于娱乐圈,是人物设定的简称。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契合实际情况的需要,人设一词得到了方向性上的衍化。
而现在,与“人设”相对应,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词汇——“人设崩塌”。
人设崩塌” 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人物形象扮演不到位,抑或是作出了与在大众面前一贯形象毫不相符的行为,都会造成这样的后果。
导致这种状况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本的追逐造就了一系列卖人设的行为,而名不符实的“人设”落下了太多漏洞,蛛丝马迹最终逃不开被揭露的下场。
近年来,农贸市场也出现了许多高大上的词汇,智慧农贸、邻里中心,一个又一个,听起来就带着阵阵前沿与时尚的味道,让人一听名字便倍感新奇。
不同于百年前保守的状态,现在的中国社会处于一个新就是好的认知中,对新事物的包容能力空前强大,说白了,不是在赶潮流,就是在去赶潮流的路上。
但若给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冠上这些高大上的名词,却因种种操作导致出现效果不如预期、生意不好、经营不善等问题,也不免也要落得个人设崩塌的下场。
且大众对于这些新兴词汇还在接受期,若是出现了负面消息,不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给这些词汇打上不良认知,阻碍其后续发展。那农贸市场该如何维持住建设改造后的口碑呢?
No.1
前期调研
因地制宜是块砖,哪儿需要往哪搬。
一个成功且被大众所称赞的事物能够诞生,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它大多数时间都只会出现在合适的地点。若非要用绸缎去擦桌子,能用吧?能用,但估摸着效果还没路边几块钱一块的清洁布好使。
农贸市场也是如此,在项目建设或改造前,必须有可靠的数据作为整个市场的定位以及后期运营的依据:
市场能够辐射的居民人数是多少?附近有无强力的竞争对手?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是怎样的?
这些信息关系着农贸市场的选址、业态布局以及后续相关建设的实施,是决定市场建设大方向的重要指标。
比如盒马鲜生位于昆山的一家门店,正是因为前期调研不足,错误估计了附近居民的消费能力,与盒马的消费定位相悖,才最终走向了闭店的结局。
前期调研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市场的人设符合当地要求,既为市场求得了生存,也从根底上减少了人设崩塌的可能性。
No.2
后期运营管理
装修建设全面完成后,商家引入,门店开张,你以为便可以高枕无忧了?不,人设保卫之战现在才刚刚打响。
消费者也许并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但感觉却是敏锐的,地面有水渍,菜品摆放不整齐,农产品质量低于预期,甚至都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确认,他们在第一时间便能嗅到那令自己感到不快的味道。
这个时候,后期的管理与运营便至关重要了。
基础管理
市场管理方的职责,不只是将摊位租出去,更要约束住入驻者,同时提升自省能力,防止有损市场声誉的事情发生。
对于在市场内部进行销售的产品,要进行充分的审查,把好残留农药检测关、肉品三单审核关和食品采购索证关,严防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
在环境卫生管理上配备专职保洁员和管理员,定时打扫维持市场内部的卫生环境,保证场内干燥、整洁,无乱贴、乱挂和乱摆摊设点,促进市场环境建设。
在服务质量管理上实行明码标价、规范计量、规范营业,防止缺斤少两的事情在市场内发生,建设诚信菜场。
同时需要在经营范围管理上确保生鲜食品的品种数量和营业面积,并颁布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规范,张贴各项制度,做到有据可循,良性发展。
干净、整洁、丰富、诚信是一个合格的农贸市场与生俱来的标签,而市场方的基础管理能让这些tag闪闪发亮。
升级建设
消费者对于在市场开业之前打出的噱头进入了检验期,他们被其中的某些点吸引而来,现在自然倍感新奇地想要得到验证。
相信能够摆出这些噱头的市场对自身的硬件也必定是做了相应升级的,但消费者并不是想要去过一下眼瘾,他们更加看重的是这些机器能不能为自己带来实际的便利。
这些高科技、充满先进感的大东西必须真真切切地成为市场运作中的一部分:譬如智慧农贸系统,引入系统的初衷是为了让顾客在买菜的时候能够得到更为满意的服务体验。
入驻者或许并不能完全了解这套系统的操作,这就需要市场方对商家进行培训,并对于系统中不符合实际情况或实际使用中缺少的功能进行收集上报,力求得到改进。
若是管理过于松散,没有具体的规划,到了最后这些设施也只能成为昂贵的装饰,由此带来的光环最终也会如同伤仲永般散去。
并且除了设施升级外,市场也可自行组织系列活动吸引人流。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市场自身的知名度,也更能让周边人群体会到市场风貌,达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提升。
▲翰林农贸市场书香活动
当市场将所有的一切做到极致并习以为常后,人设就不再是人设,而是市场自身固有的模样,此时的市场已跳脱出“人设崩塌”的怪圈,成功地从火中走出变成真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