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 “菜篮子”,农贸市场一直都是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重点工程。与此同时,为了确保这项民生重点工程的长期稳定供给,国家也积极落实出台众多相关利好政策,加大对农贸市场消费、流通环境优化、市场调控以及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
位于友谊东路上的西铁南郊农贸市场最早成型于90年代,2002年重新建设后一直沿用至今,市场长期租户约150户,带动周边五万多居民的菜篮子,以铁路局家属职工为主,覆盖周边2至3公里居民,部分商户还承担着周边更远业态的配送服务,甚至辐射到曲江。
陕西嘉雨商贸有限公司2020年1月20日开始全面对西铁农贸市场进行改造, 整个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包含建筑主体结构性升级改造;给排水升级改造;地面、外围路面硬化改造;供配变电网的配套升级改造;消防系统升级改造;信息化网络的新增架设;网络化运营的软件系统搭建;智慧农贸市场的搭建;农贸市场品牌化视觉设计提升;农贸市场摊位空间,商铺空间的高效功能化升级改造;以及对市井农贸市场的历史文化记录工作。
计划三个月时间将原来的市场打造成集便民市场、食品生鲜、服装百货、休闲娱乐、生活超市、孕婴店、培训机构、食品生产加工等多元化商业综合体。
本次升级改造主要针对老旧农贸市场的建筑结构加固,加强消防设施配置提高消防能力,老化用电线路更换,给排水等硬件设施提升等问题。同时,在此基础上,对经营业态数量、比例进行优化调整,对农贸市场的铺面、摊位进行结构性调整装饰装修升级,从而全面提升顾客购物体验的。本次升级改造的重点之一是对整个西铁南郊农贸大市场结构安全性进行升级改造。西铁南郊农贸大市场建于2002年2月28日。并一直作为农贸市场使用至今,二层现为空置状态。设施陈旧老化,一层混凝土地面开裂,无消防喷淋系统。
设计升级改造和视觉升级改造也是其中一个亮点。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中,空间设计环节是整个项目中最复杂专业交叉最多,牵扯面最广的一个环节。硬件设备设施是市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师需要充分运用固有的西铁南郊大市场的硬件条件,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商的功用配套需求,业态安顿遵从“生熟分离、干湿分区”的原则。而且在菜场的改造中,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大上”的市场颜值,改造应当以实际使用感为主,创造良好的经营空间和消费空间。在装饰性改造上控制成本,保持菜市场独有的市井文化气息。并且抓住西铁邻里的文化特点加以延续。在本次西铁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中,我们着重对视觉品牌部分进行了深度的设计升级。并且做了大量的保存菜市场文化历史的资料整理工作。并对其视觉部分进行加强。
原本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小店铺。进行视觉品牌设计后,会极大地鼓舞了商户的经营热情和提高了农贸市场整体的形象与品质。
农贸市场运营升级
西铁南郊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在疫情期间,农贸市场的运营团队克服困难,完成了农贸市场的自有互联网外卖配送平台的搭建。并在疫情期间完成了大量的来自互联网的生鲜蔬菜的无接触配送工作。为广大顾客居家隔离期的餐桌菜品进行了供应保障。
升级改造后的西铁南郊农贸市场在运营上,会将后端的蔬菜供应,食品安全卫生,扶贫农产品等作为工作重点,为顾客和商户,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起田间地头到餐桌的绿色、快速通道。
智慧农贸升级改造
食品安全追溯,对进入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提出了具体的准入要求。果蔬类食用农产品,应查验其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者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畜禽类食用农产品,进行查验并留存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查验检疫标志;销售猪肉产品,还要查验并留存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和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报告;销售进口食用农产品的,查验并留存海关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文件。销售者无法提供食用农产品产地证明或者购货凭证、合格证明文件的,市场开办者应当进行抽样检验或者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进入市场。
西铁农贸市场在升级中引入智慧农贸市场概念,通过更新技术手段,配备智能电子秤等设备,引入电子化消费模式,实现经营信息、食用农产品来源及销售去向、检测结果信息等全程电子化,分级分步实现市场监管部门与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
并且陕西电信与我们正在密切沟通为农贸市场的信息化改造免费提供坚实的网络应用覆盖。并在市场建成电信物联网智慧农贸实验基地。一起为“菜篮子”保驾护航。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和老租户王大爷进行了交谈,他表示:在市场经营干冷食品已经十余年,对于陕西嘉雨商贸公司此次改造新市场非常期待,也对此次升级后的营商环境非常期待。
每一家农贸市场,都是文明城市最鲜活的缩影,是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也是城市文明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
陕西嘉雨商贸有限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全力服务民生。从2016年开始,致力于成为国内一流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运营服务商。以及智慧管理和导视应用系统开发服务商。专注农批、菜场的升级改造,品牌建设,以及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张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