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报讯 近来,接连的阴雨天气让不少市民牵挂,也让田间地头的农户们发起了愁。“整整2万多斤玉米无人问计,再耽搁下去,马上会因下雨出现霉变,今年的收成可就全毁了。”眼下正值玉米丰收的季节,望着自家20多亩玉米地,临安华名果蔬合作社的负责人孙丽萍急得团团转。
为了解决孙丽萍的燃眉之急,临安区供销社下属的临安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主动介入,帮助孙丽萍打开玉米的销路。
“田里收上来的玉米原本因为滞销只买1元/斤,大大影响了农户的收益。现在,通过自主开发的线上小程序上售卖,价格能卖到2.5元-3元/斤。我们帮助合作社与直播平台对接,将玉米销往全国各地。”临安农合联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邢涛表示,最近通过提供农产品进超市、进社区等服务,让玉米的整体销量上了一个台阶,据他预计,这两天就能消化完玉米的库存。
事实上,近年来,在市供销社的统一部署下,集生产、供销、信用为一体的新型为农服务体系正在加快构建。以临安区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为例,公司已逐步打造成为“三位一体”区级优质农产品销售综合服务平台。除了积极拓展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食堂整体托管运营业务,也建立起田间地头到单位食堂的农产品直销渠道。在疫情防控期间,面对临安区以春笋为主的部分季节性农产品岀现滞销的情况,农合联资产经营公司通过线上线下对接檬爸亲选、淘宝、叮咚买菜、盒马鲜生、世纪联华等销售渠道,同时对杭州市区23个居民小区,约2万户居民采取直采直供方式,助力农产品销售,稳定市场价格,累计已销售农产品超过200万斤。
如今,这样的新型“农产品直通车”,开进了杭州越来越多的田间地头。它既保障了市民的“菜篮子”,又连接了农民的“菜园子”,也提供了层出不穷的上门配送服务。
据了解,在富阳区供销社的支持下,由杭州盘古农业公司开发的“富春田翁”小程序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市民提供了无接触采购的便捷体验。为起到蔬菜保供的作用,公司提前开工,平台每日配送鲜活蔬菜、肉类、禽蛋等300余种,日供应蔬菜量在1000斤上下,市场批发日供应15吨左右,助农总销售数量在70吨左右,总销售额接近90万元。
“不少基地农副产品产量高,但大多缺乏销售渠道,来不及销售的就只能腐烂在田地里,这让农户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进一步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接下来,我们还将上线‘供销e家通’小程序,将本地农产品基地的信息纳入平台,发挥供销职能,助力解决产销对接难题。”杭州盘古农业公司总经理张官良说。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桐庐县供销社也联合桐庐县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率先发起“防疫抗疫食材保障联盟”,建立“基地集送+专业农产品销售平台+全程零接触配送”的模式,平均每天订单超过1000单,帮助全县37家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开展同城无接触配送。
作为服务三农的综合性平台,接下来,市供销社将继续加强为农服务能力建设,通过聚合服务功能、优化农合联会员管理、拓展功能应用、强化数字赋能等措施,着力提升农合联组织会员、统筹服务、推进协作的效用,不断扩展丰富“三位一体”改革的内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