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最生动、最真实的烟火气,体现于农贸市场,它不仅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气度与温度,更是城市形象、品位展示的重要窗口。
为加快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和建设进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大力提升城市品位,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生产生活,自2017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全力统筹抓好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组织实施、协同攻坚、督导落实等各项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整体工作。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市区多个农贸市场,聚焦我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背后的“民生脉动”。
持续攻坚改造 颜值“逆袭”
连日来,示范区万鑫商城东小巷成为刷爆微信朋友圈的“网红”打卡地。
7月20日,夜幕降临,记者来到东小巷,一下子便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
朱红色的古典门楼矗立巷口,宽窄适宜的小巷里一排青瓦红柱的房屋与古典门楼交相辉映;党建元素和“习语金句”融入灯箱,成为小巷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浓烈的色彩描绘出的手绘墙为古色古香的小巷增添魅力……这里各色美食飘香,令人垂涎欲滴,熙熙攘攘的人群,让小巷充满烟火气。
昔日“脏乱巷”,如今“网红街”,这是我市农贸市场改造升级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2017年,万鑫商城多方筹资350万元对商贸区进行升级改造,高标准完成了农贸市场重建等建设工程,并于2017年8月1日投入运营;2018年、2019年,又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实施了农贸区吊顶、空调安装、整体亮化美化等工程,实现了规划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良的创建目标;今年,万鑫商城计划投入500万元,以东小巷“精品街”创建为亮点带动,按照打造精品市场要求,高标准抓好细节改造,进一步实现市场综合提升……
一年接着一年干,创建脚步不停歇。
在万鑫商城附近居住的市民刘先生说,之前不太愿意去菜市场买菜,更喜欢去超市,但是万鑫商城升级改造后,给人的感觉比超市还要好,逛菜场已经从“生活所需”升级为“生活享受”。“特别是东小巷,原来是一排铁皮房,乱糟糟的,如今可真是大变样,我经常晚上来这儿逛……”刘先生说。
连日来,记者还到解放区塔北农贸市场、山阳区怡园农贸市场采访,整洁干净的道路、整齐有序的摊位、农产品检测室、合理划分的功能布局、焕然一新的市场面貌……诸多变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切切实实让百姓的“菜篮子”拎出了幸福感。
内涵同步提升 彰显文明
随着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不断深入,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了。
今年,山阳区田源市场按照田园休闲风格对百货区进行拆除重建,并进行整体绿化美化,打造休闲购物区,如今建设已接近尾声,整体效果初步显现;河南金土地农产品流通市场从去年6月至今,进行了大规模分区域升级改造,按照“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建设理念,加快推动升级改造,今年8月份将全面完工。“到时市场不仅干净、整洁、有序,设施、设备也都全新升级,必将成为市民都爱逛的文明市场、智慧市场。”解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经过三年持续攻坚、大力改造,我市17家列入升级改造计划的农贸市场,在改造提升中树立起崭新的形象。
在改造中狠抓细节,注重市场硬件、软件同步提升。17家农贸市场统一设立市场管理办公室,内设问询处、公平秤、投诉台;统一设置价格标示牌;在肉类柜台统一设置防蝇防尘设施;在水产区设置活鱼宰杀台,实现水产品随时宰杀,废弃物随时清理;市场内活禽销售区域相对独立,实施宰杀三分离,并按照动物防疫要求落实定期休市和清洗消毒制度,规范处理废弃物;开展全方位市场清洁大行动,从地面、台面、墙面,到店里店外、柜上柜下等进行全面清洗;对市场公厕进行了集中改造;市场内广泛设置了形式多样的公益广告,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农贸市场逐渐完成改造升级,长效管理变得更加重要。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市市场监管部门指导督促市场主办方完善落实《商户“门前(场前)三包”管理制度》《市场车辆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公厕管理制度》《文明经营评比制度》等市场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市场环境卫生、车辆秩序及经营秩序的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工作成果。
对身边农贸市场的变化,市民的感受很真切,食品安全保障进一步健全,整体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菜篮子”彰显城市文明,更增强了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