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杨同玉)11月10日,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黑龙江省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黑龙江省商务厅、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人员就进口冷链食品监管、运输等情况进行了说明。
据介绍,近日,青岛、天津等地接连从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中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样本,并导致个别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感染,出现新增确诊病例。对此,黑龙江省高度重视,立即对全省进口冷链食品的新冠肺炎风险防控进行了部署,相关部门联合行动、加强监管,对来源不明的进口冷链食品将依法查处、不得承运。
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张志权表示,交通运输部门将落实信息登记制度,为冷链物流疫情防控追溯提供支撑。各地交通运输部门督促冷链运输企业严格查验进口冷链食品海关报关单据及检验检疫证明,如实登记相关信息,不得承运无法提供进货来源的进口冷链食品。交通运输部门也会每周配合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以冷冻冷藏肉类和水产品为重点品种冷链运输环节进行排查消杀,截至11月6日累计完成冷链运输车辆排查5750台次。
“督促农贸市场的开办者和经营者,做好冷冻冷藏食品的入库索证工作,建立台账,做到所有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溯,对来源不明的进口冷链食品依法进行查处。”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一级巡视员马文博介绍,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卫生疾控部门对经营进口冷链食品的大型农贸市场、海鲜批发市场、超市等场所(包括附设冷库)每周进行一次环境监测,实行周报告制度。截至目前,所有样品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黑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宫镇江介绍,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技术指南,商务厅将根据《冷链食品销售经营过程疫情防控要求》和《冷链食品餐饮加工过程疫情防控要求》,督促商场、超市和餐饮企业严格按照防控要求,按时对公共区域和设施及时清洁并消毒,不在自助柜台公开展示或出售未包装的冷链食品,同时确保经营场所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针对市民普遍关注秋冬季做好自身防护的问题,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剑峰建议,近期尽量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进口冷冻食品。在挑选冷冻食品时可佩戴一次性手套,避免手直接接触冷链食品。如居民通过其他渠道购买境外国家冷链食品,应注意海关的食品检疫信息,并做好外包装预防性消毒。在家庭中处理冷冻食品时,最好佩戴一次性手套,处理后及时洗手。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冷冻食品的容器、刀具及砧板等器具应单独放置且及时消毒,要避免与处理直接进口食品的器具混用,避免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