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A级!东莞创食安城通过“期中考”,将发力农贸市场改造

“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开展两年来,全市各部门、各镇街(园区)不断改革创新,扎实开展各项食品安全工作,推动全市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上了新的台阶,取得阶段性成效。”12月15日下午,在东莞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2020年东莞市食品安全民生实事暨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情况新闻通气会上,东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梁少华公布,东莞市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期评估等级为A级。

于此同时,南都记者获悉,目前东莞食安监管最大短板在农贸市场,东莞计划出台农贸市场三年改造提升计划。

东莞市食品安全状况持续良好

梁少华现场公布,今年9月14日-18日,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东莞市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进行中期评估,东莞市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中期评估最终得分89.73分,等级为A级。

数据显示,东莞市食品安全状况持续良好,2018、2019年全市分别抽检食品合格率分别为97.9%、98.2%。“近三年没有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梁少华强调称,同时他指出,通过第三方调查机构的民调显示,2018年、2019年东莞市民对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分别为75.85分、86.54分,市民对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逐年提高。

此外,南都记者获悉,东莞已启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系统建设”,率先在全省实行农产品生产散户信息卡制度,全市生猪肉品统一冷链配送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源头治理进一步强化;高标准推动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建设,全省率先基本实现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同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告知和承诺制,制定并实施食品生产、销售、餐饮等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清单制度,推行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自查自评管理制度,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

据悉,东莞市2017年11月被省确定为第三批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试点,2018年8月,东莞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书记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东莞市市长肖亚非任常务副组长并亲自动员部署启动创建工作。东莞市委市政府出台《东莞市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市政府与镇街(园区)政府签订《东莞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书》,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党政同责进一步落实。

东莞食安监管最大短板在农贸市场

采访过程中,南都记者留意到,虽然东莞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这基层食品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等问题,同时梁少华指出,东莞食品安全监管的最大短板在农贸市场。

东莞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梁少华

“从监管角度而言,基层监管的任务与监管的力量不匹配”,现场东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责任人指出,“东莞的量很大但监人员有限,而且监管手段、技术的支撑仍存在薄弱环节,制约基层监管工作。”此外,他还指出,食品生产经验者的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到位,“比如说食品安全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培训还不到位,缺少食品安全自查、质量控制相关制度也没有完全落实好。”

但在梁少华看来,目前东莞食品安全监管最大的问题在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条件要素比较低,硬件、软件缺失是我们当前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瓶颈”,他指出,现在农贸市场整个状态还是20、30年前的状态,管理方都采取承包经营的方式,主体责任很难得到有效的落实,信息化管理的手段很难在农贸市场得到有效的延伸。

“目前农贸市场现在最有效的手段仅仅就是快检测,在餐饮服务业明厨亮灶、互联网+已经在全面的实施,在生产环节也在全面推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所以在农贸市场这方面,我们还要做很多工作”。据他透露,东莞也将出台农贸市场三年改造提升计划,“‘农贸市场超市化’这个道路有望改变农贸市场配备水平较低、管理水平不高现状,解决市民菜篮子问题。”

梁少华指出,农贸市场在改造的过程中也要考虑互联网+融入市场监管,“食品安全的监管必须搭上信息化的道路,我们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够实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