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农贸市场有“智慧”,萧山着力打造“数字”农贸

智慧

农贸市场建设

当前,省委省政府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延伸拓面,推动商品市场“五化”(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规范化)建设,深化全省商品市场服务提升,对智慧农贸市场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智慧农贸市场建设也是数字应用在民生保障领域的体现,吻合本地区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导向,符合城市数字化的整体规划,作为城市大脑的重要应用场景,是提升城市数字治理水平的重要一环。

今年,萧山区将“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创建“1+1+X”模式,即

1个

农贸市场

数字化

监管中心

1个

线上

交易平台

X个

标准化

智慧农贸市场接入

一、 解决什么问题?

1

聚焦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这一“关键小事”,可以切实提升老百姓民生获得感和食品安全满意度。

2

聚焦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这一“关键小事”,有助于解决当前农贸市场管理水平不够高、信息公示程度低等问题,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提升购物体验。

3

聚焦农贸市场“智慧化”改造这一“关键小事”,有助于解决农贸市场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通过数据赋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和精准化监管。

二、主要实现哪些功能?

1

提升部门监管数字化水平,实现精准化监管。

一是掌握实时、准确的农副产品供求和价格数据,借助大数据工具,有效为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保驾护航;

二是精准掌握全区农副产品快速定性检测数据,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实现食品安全预警和防范,精准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三是精准掌握全区农贸市场行业及从业人员发展状况,为行业科学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

提升管理方规范化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质量和效益的双赢。

一是通过AI设备实时值守抓拍经营违规行为,自动计入诚信考核体系,实现市场数字化管理;

二是通过红外自动测温设备,实现自动测温、超温自动报警、后台自动存储结构化数据,疫情背景下,减轻疫情防控压力;

三是借助大数据分析工具,准确分析和判断市场各区域、各行业人流、货币流情况,为市场经营决策提供支撑。

3

提升经营户经营效益。

通过管理和应用平台,经营户通过移动端即可准确掌握销售情况、热销商品、销售渠道、黏性客户等核心经营信息,为提升经营效益提供数据支撑。

4

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感和满足感

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移动端查询目标市场位置、食品安全信息、菜价信息、信用信息、人流量信息。购买商品后,通过购物小票可以准确进行商品溯源,为维护消费权益和食品安全保障提供支撑。

同时,可以以扫二维码点评或者触摸查询机点评等形式实现对经营户或市场的信用评价,实现同市场或经营户互动,进一步提升购物体验感。

三、如何推进?

1

开展细致调研。

年初,随即启动民生实事项目准备工作,结合日常监管工作,对全区59家农贸市场,逐一走访调研,形成《萧山农贸市场智慧化建设改造情况》专项调研报告。

2

明确建设对象。

结合前期调研情况,在全区38家“省放心农贸市场”基础上,按照“贴近亚运、保障城区和中心镇”原则,综合考虑“市场软硬件基础、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意愿、地理位置”等因素,确定10家农贸市场为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单位。

3

落实经费保障。

明确智慧农贸市场建设需求,将工作分解为“农贸市场端智慧化改造、农贸市场数字化监管平台提升和改造、萧山菜篮子微信商场开发和推广、驻点运维服务”四个部分。预算上报后,区政府追加智慧农贸市场建设专项保障资金。

4

形成标准化意见。

结合2020年省、市地标着手制定《萧山区智慧农贸市场建设指导意见》,从“信息化硬件配置、数据采集和应用、智慧系统建设与运维、智慧服务提供”等四个方面明确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具体要求,统领开展全区农贸市场标准化建设。

目前,各市场已基本完成智慧化改造工作,农贸市场 数字化监管平台已上线,各应用角色培训工作正紧密锣鼓开展,力争将智慧农贸市场建设项目打造成“明星”工程和“民心”工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