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午,礼炮齐响,彩带纷飞,嘉兴最大、最靓、最智慧化的农贸市场经过近4个月的改造,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与市民见面了。
上午10点不到,新塍菜场门口已是人头攒动,来自上海、江苏、嘉兴市区的市民和新塍本地居民络绎不绝,言谈之间无一不是对新菜场的赞许。
走进新塍菜场,中式风格的元素随处可见,飞檐黛瓦,古香古色,极具古镇韵味。整个市场被划分为蔬菜、水产、肉类、豆制品等若干区块,摊位整齐排列,道路整洁宽敞。每个摊位配备的磅秤,均为可视化电子秤,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当场显示,全场联网;大堂大屏上滚动着的信息不仅有该市场的菜价,还有附近菜场的菜价,供消费者比较选择。商贩在热情地招呼着顾客,市民在精心地挑选着菜品……
谁还会记得,不久前,这个明亮、宽敞的现代化菜场,会是那个光线昏暗、地面油腻的农贸市场。
“听说今天开张,我和老太婆专门过来‘噶闹忙’。”抱着开业“打卡”的心态,今年74岁的陆阿兴一大早就跟老伴坐公交车从嘉兴市区赶到新塍菜场,“我们原来就住在新塍,几乎天天来买菜。前几年儿子在嘉兴买了房,才来得少了。”
陆阿兴告诉记者,以前一碰上下雨天,菜场的地上特别湿,进去一趟鞋子上多多少少会脏,现在即使走到水产区,地上也很干,连脚印都没有。看到生活了几十年的故乡能有一个如此高品质的菜场,老陆心里由衷地高兴。
和陆阿兴一样,吴阿姨也是这个“元老级”菜市场嬗变的见证者,更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和以前不好比哦,过去到这里买菜有‘三怕’:怕湿鞋、怕气味、怕短斤缺两;如今新市场环境干净整洁、货品齐全丰富、买菜就像逛超市。”
不仅市民们赞不绝口,在市场里经营多年的摊主、商贩也频频点赞。
新塍菜场的猪肉一直是招牌,不少嘉兴市区、江苏盛泽等地的市民都是冲着新塍猪肉而来的。据了解,每年这里的猪肉销售额可以占到整个菜场营业额的一半。所以这次菜场改造的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对肉摊位进行提升。
“环境好了,做起生意来心情也好了。”在新塍菜场做了20年猪肉生意的经营户方建伟说,以前一走进市场味道就很重,卖了一天猪肉回到家好像还能闻到味道,现在改造好后,不但自己卖起猪肉来劲道更足了,来买猪肉的顾客也更多了。
“小菜场,大民生”,农贸市场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缩影,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新塍就因农户售卖自产的农副产品而形成集市。发展至今已经历多次搬迁和硬件设施提档升级,成为嘉兴规模最大的农贸市场。
2020年,新塍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依靠党建引领,全方位布局、软硬件齐抓,积极加快菜场“五化”改造,以打造集嘉兴特色,新塍产业文化为一体全省首家农村五星级农贸市场为目标,投资1917万元对新塍菜场进行智慧化改造升级。
“你看这台智能机器,老百姓到这里买菜的同时,还可以缴纳水电费、养老金,甚至可以办理网上的预约,提供便民一站式服务。”新塍农贸市场负责人王新林说。
菜场改造提升后,每个商品都有一个二维码身份证,只要轻轻一扫,就能查看商品的“前世今生”,包括是否有农药残留,肉的含水量是否达标,都会显示在商户的LED屏上,真正实现用大数据实现食品安全管理系统化,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
接下来,新塍菜场将申报全省首家五星级乡村农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