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是手段,转型才是目的,农批市场数字化转型应该以需求为驱动,才能提高转型落地成功率,但在转型前首先要明确“需要数字化转型来解决哪些问题?”
摸清方向,认清方向,避免盲目转型
转型前的“自我洞察”通常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要充分掌握自身状态,包括市场现有业务情况、财务状况、人员组织、未来发展规划等;
二是评估现有信息化程度,包括已建系统有哪些、使用状态评估、网络布线情况、硬件设备、已有数据及其存储状态与融合状态、IT技术部门员工能力等;
三是梳理对数字化应用的需求,哪些需要新建?哪些需要升级?哪些需要集成?一般会通过调研一线业务部门,了解实际使用者的需求,再由IT技术部门统一汇总、整理分析,筛选出有效信息,对核心需求进行分类,为市场数字化转型提供方向,避免“需求不清”,自己都搞不清楚需要什么的情况下盲目跟风转型。
切忌好大求全,一步到位
“可能会用到”、“有总比没有好”,一些管理者希望系统功能越多越好,结果导致采购成本提高、实施周期变长。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一旦操作复杂程度提高,出错率也随之上升,原本为了简化流程提高效率的数字化产品反而给操作者带来诸多不便,容易产生情绪上的使用抵触,最终将大大影响推广效果。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电子化交易”,旧一代躺着积灰的系统不在少数。 不要忽视使用者对“方便”的需求 数字化工具应该以人为本,最终服务的是人的需求,提高整个市场运营管理效率,然而对于“效率”的理解,管理者和使用者的看法存在明显差异。由于管理层的日常工作更偏向战略决策、商务洽谈,又有基层员工代劳操作计算机系统,故而对“方便”这一属性的体会不够直接,这就导致管理层偏好的数字化工具有可能给使用者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在实践中减少乃至放弃使用这些工具,不仅降低效率,更消减了使用者参与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
数字化转型策略:
总体规划,局部先行
“数字化”的好处越来越被社会认同,国家也先后出台多项鼓励政策。鉴于农批市场业务体量庞大且关乎民生,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市场的确有数字化的需求,但谨慎观望,无从下手。
建议此类市场可以先从业务出发,针对明确的需求和最需要解决的痛点,可以邀请数字化经验老道的服务商共同参与规划探讨,对症下药才能解决相应的问题,避免走弯路、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