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峰农贸市场,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心情舒畅。
我市各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后,“颜值”和“气质”双提升,生活中的“小确幸”、城市里的烟火气,都能在这里感受到。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诠释了“大民生”与“小日子”的无缝衔接,让文明城市有更温暖的注脚。
7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红峰农贸市场,门口一幅写有“鱼米水乡 昆山味道”字样的水墨画映入眼帘,一旁的非机动车有序停放,入口处排列着购物车供市民取用。工作人员一边提醒消费者佩戴口罩,一边为进入市场的市民测量体温。进入市场,整齐的货架、分类合理的摊位、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感觉像在逛超市。市场内设置了智慧查询终端,市民可自助查询各摊位抽检信息,如蔬菜农药含量是否合格等。每个摊位上方还安装了“心安食足”智能农贸系统,实现全程扫码支付。在一家半成品摊位前,佩戴口罩、手套的经营者任卫群在忙着清洗和消毒:“作为市场的一份子,我们在日常经营中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个人卫生,保证食品安全,为文明城市创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现在的菜场环境太好了,服务也特别好,有专门的蔬菜区、水产区、鲜肉区、熟食区,走累了还可以到便民驿站休息一下。”经常来红峰农贸市场买菜的王阿姨说。据介绍,该农贸市场还设有经营户“红黑榜”,每季度评选一次。“我们市场内共有46家经营户,设立‘红黑榜’,是想让大家互相学习、互相监督,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创造健康、安全、和谐的经营环境,为市民提供更优质服务,为文明城市创建尽职尽责。”红峰农贸市场相关负责人赵丽君说。
为了让市民“菜篮子”拎得更舒适、更健康,7月4日-10日,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农贸市场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周活动,对农贸市场暴露垃圾、乱堆杂物等“脏乱差”问题进行全面治理,做到市场垃圾分类收集、日产日清;落实日常消毒等防控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操作台面、下水道、垃圾桶、公共厕所、水池、垃圾收集点、运输车辆等进行定时清扫和消毒;配齐补齐防鼠、防蝇设施,集中投放灭蟑药物,降低虫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利用市场电子显示屏、健康宣传栏等开展健康科普知识和文明城市创建宣传活动,充分发动市民参与,引导市民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提升个人防护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农贸市场的综合整治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环节,我们针对市场基础设施落后、场内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对全市农贸市场开展标准化建设改造。截至目前,全市50个市场完成建设改造,市场软硬件水平大幅提升。”市市场监管局农贸市场管理办公室科员李振瑜说,市场监管部门对照创建标准,坚持便民惠民原则,把环境卫生、经营秩序、公益广告、文明用语等作为重点,对市场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进行地毯式排查,积极完成各项创建指标,助力文明城市创建。(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