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智慧农贸市场来了!洛阳首个“农改超”市场试运营

农贸市场

近日,位于洛阳市瀍河区的东关农贸市场试运营。这是洛阳市推进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提升工作以来第一个投入运营的公益属性农贸市场。它既保留了市井的“烟火气”,又引进了最新一代的智慧化系统,大大提升了群众购物体验。

智慧农贸市场是啥模样?市民在这里购物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洛报融媒记者近日走进市场一探究竟。

场景一:智能化监测客流量和测量体温

“您好,请出示洛康码。”在东关农贸市场的大门口,市民纷纷打开手机健康码,等待工作人员查验。

我们一行5个人刚走进大门,只见旁边大屏幕上显示的今日客流量随之增加5人。

“你看,头顶上有两个感应探头,不仅可以监测客流量,还能测量体温。”东关农贸市场市场管理员王迎,指着头顶上方的两个智能化监测探头介绍说。这款设备灵敏性极高,市场可以据此适当控制客流量,同时一旦发现体温异常的人,系统后台将会自动报警。

大屏幕上,不仅显示有当天客流量总数,每个时段入场的客流量也通过柱状图让人一目了然。记者看到,在当天显示的数据中,上午9点进场人数超过460人,为全天最高峰,上午10点、11点和下午14点人数也较多。

农贸市场

场景二:商品明码标价 手机扫描溯源

东关农贸市场位于瀍河区新街330号,是由瀍河区委、区政府主导规划,通过招商引资、市场化运营的一处多业态的农贸市场。

该市场2000余平方米,共设计了80个摊位。走进大厅,蔬菜区、大肉区、水产区、粮油区、熟食区、豆制品区、清真区、水果区、干果区等9大区域的指示牌清晰可见。

“5斤橙子,一共10块钱,这是小票。”在一处水果摊位前,商户将称好的一袋橙子递给了一位市民,顺手还从电子秤上撕下来一张小票。

据悉,在东关农贸市场内,每个摊位都配备有这样的智能电子秤。商品上秤后,净重、单价、总价、数量等信息立即呈现在电子秤的液晶屏上。顾客结算后自动打印小票,方便查询。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电子秤液晶屏上的二维码,给商户打分。

在摊位的上方,还有一块电子显示屏,上面显示有摊位号、商户联系电话、商品价格等。屏幕右上方还有一块溯源二维码,市民只需用手机扫描后即可查看商品的产地、批发市场等信息。

场景三:软硬件一应俱全 农残快速检测

“市场环境非常干净,商品都分类摆放,我们买东西方便、省时,就像逛超市一样。”家住东关农贸市场附近的市民王女士乐呵呵地说。

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管理有序、安全卫生,与传统的农贸市场相比,不仅“颜值”和“内涵”整体提升,大型冷暖中央空调、顾客休息区、母婴室、星级公共卫生间、商户服务之家等高端的硬件设备,让人们逛农贸市场就像逛超市一样。

不仅如此,为了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更放心、更舒心,东关农贸市场还专门设立有针对蔬菜农残快速检测的检测室,对每天上市蔬菜进行质检,确保蔬菜农残检测合格方可入市经营。

持续完善农贸市场布局 聚焦农贸市场软硬件提升

推进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提升既是洛阳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也是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洛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洛阳市全力推进“农改超”工作,东关农贸市场由区政府下属平台公司持有,专业运营公司建设并运营,是我市“农改超”的首个试点。下一步,洛阳市将在此基础上,以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目标,对标先进地市,持续完善农贸市场布局、聚焦农贸市场硬件提升、管理提升,全力推进农贸市场超市化改造提升行动,积极为群众营造智慧便民、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消费环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