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纳入珠海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珠海全市农贸市场经过三轮共155家次升级改造,面积超13万㎡,财政投入超1.5亿元,带动4亿元社会资金投入,改造后市场焕然一新。硬件设施更加完善,地面、台面、墙面、天花板等硬件设施应添尽添、应修尽修、应换尽换、应补尽补,食品安全等宣传标识和电子屏幕醒目显眼。
2022年作为省民生实事推进。珠海市成立市农贸市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作组长,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和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主要负责同志作副组长,18个相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作成员。牵头部门周密部署、统筹规划,相关部门协同配合、扎实工作,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力推动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保质保量、按期推进。
运用信息监管系统强化日常监管。充分运用“广东省商品交易市场信息监管系统”,建立完善全市88家农贸市场的主体数据库。利用信息监管系统的综合监管、统计分析、信息服务管理等6大模块,可查阅市场内4127家经营者信息,强化对经营者的日常监管,提升农贸市场监管工作的效能和水平。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强化食用农产品溯源。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实现食用农产品产地来源、商户信息、检测结果“一码追溯”。全市统一使用“广东省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管系统”,88家农贸市场(含6家批发市场)及1家农产品物流园,共计6362家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共上传进销货单162537条,实现食用农产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
运用“互联网+监管”提升监管效能。主城区35家市场推行“互联网+监管”,以“实时抓拍+问题推送”模式大幅提升监管效能。“互联网+快检”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可视化监管快检过程,进一步规范快检行为,跟进快检任务完成进度,提高快检问题产品发现率,提升快检监管效能。
推广“互联网+农贸市场”管理模式。拱北市场、龙兴市场等市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集电子追溯、智慧支付、经营业务、信息发布、移动管理、质量追溯等于一身的农贸市场智慧监管系统。促进市场线上线下融合,鼓励和扶持农贸市场对接电商平台或网络商城,朝阳市场、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在抖音、小红书、微信公众号上直播带货、短视频引流,助推优质农产品销售,增强农贸市场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