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在这个屏幕上看一下,就可以提前了解今天的菜价,还可以看到哪家是‘销售王’。”在贵阳市新路口农贸市场内,王女士热心地告诉记者。
10月10日,记者走进贵阳市新路口农贸市场,卖场内环境干净整洁、空间宽敞明亮、功能分区合理,摊位上蔬菜、水果、肉类摆放整齐,前来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在卖场的正前方,一块占了近半面墙的电子显示屏抓人眼球,“今日检测合格率100%,今日客流量6523人次、昨日客流量7521人次;今日交易金额69521元、昨日交易金额81502元,水产品销售占比29.53%,蔬菜占比12.23%……”电子屏上显示的正是卖场的关键数据,还涵盖了当日检测商品名称、检测合格率、24小时交易分析、销售类别占比、菜品价格波动等信息,并通过图表、数据对比等方式直观呈现当日卖场的情况。
贵阳市新路口农贸市场数据显示大屏(鲍贝贝 摄)
“在这个机器上扫码,可以知道我购买的菜经过了哪些检测,合不合格。”张先生提到的“机器”,正是置于清镇第一农贸市场服务前台的放心农贸触摸查询机。查询机页面上有参考菜价、检测公示、追溯信息、商户信息、规章制度、市场信息等板块,想要查询相应的内容,便可“一触即发”。“这个机子里面还有科普服务内容,教你怎么挑选新鲜的蔬菜。”田小姐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不怎么会挑选蔬菜,有了这个“小助手”,也掌握了一些选购技巧。小小的一台机器,不仅满足了市民对舌尖安全的期待,还为市民“菜篮子”的新鲜味道提供了保障。
清镇第一农贸市场放心农贸触摸查询机(鲍贝贝 摄)
清镇第一农贸市场(鲍贝贝 摄)
据了解,贵阳市新路口农贸市场和清镇第一农贸市场均由贵州农联集团进行改造升级。“我们主要是通过统一配备给商户的智能秤、交易数据采集系统、检测数据采集系统、多功能检测仪等采集实时信息,后台对经营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后,形成大屏上的数据,重点实现智慧采集、智慧分析、智慧应用、智慧发布、智慧运营五大主要功能,使农贸市场在管理、运营和监管等方面,可更好地实现信息透明化、管理规范化、监管网络化。”贵州农联集团相关负责人程勇说。
市民正在贵阳市新路口农贸市场选购蔬菜(鲍贝贝 摄)
181块商户电子信息屏、4块公示信息屏、1块大型LED屏——这是位于贵定县杨柳农贸市场内的智能设备。“我们通过植入溯源电子秤、多媒体交互屏、高新检测设备、人流检测设备、行为监管设备、体温检测设备和数字‘哨兵’等八大智慧农贸管理系统,市场内菜价信息、交易信息、检测信息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监管,让交易源头可追溯,问责可追证,风险可把控。”贵定县杨柳农贸市场负责人陈勇励介绍道。
据了解,除线下购买渠道之外,贵定县杨柳农贸市场还建立了“杨柳市场”小程序,里面收集了商家和在售商品信息,供市民线上下单,配送到家。
贵阳市新路口农贸市场内的“都市田园·生鲜到家”店铺前,外卖小哥正在等候取单。“我们主要是和菜场内的商家合作,客户线上下单,他们根据订单信息准备蔬菜,我们统一打包配送。”店家权先生介绍,目前他们已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开通了外卖服务,市民线上下单、就可以收到该农贸市场的蔬菜和二楼海鲜市场的海鲜。
骑手正在等候取单(鲍贝贝 摄)
农贸市场既是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油瓶子”,又是一座城市展示形象的窗口。“菜篮子”里装着的,一边是热气腾腾的烟火气,一边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我省以建设“菜篮子”工程为抓手,着力推动了一批智慧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提质赋能。它们搭乘数字化列车,为市民提供了智慧化的购物环境、也为市民“菜篮子”提供了安全保障,在保留了城市“烟火气”的同时,打通了农贸市场监管和信息化管理的“最后一公里”,成为智慧城市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