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人说过深圳是一个没有烟火气的美食荒漠,但我们在这个荒漠里,找到了一处超好逛的菜市场!
这里有本港外港无数新鲜的海产渔获,汇集了天南地北的各路食材,远在城市另一边的人会驱车前来,甚至香港人都要过境专门来这买菜!

它在蛇口,改革开放起点,曾经全中国节奏最快的地方,那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就是从这里被第一次喊出。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蛇口却成了大概全深圳最年长,也是生活气息最浓的一个社区——
而蛇口市,也成了全深圳最好逛的菜市场。

1.
作为一个经济直辖,省内唯一默认讲普通话的城市,在大多数时候,深圳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北中国在南方的一块飞地。
不过在蛇口市场,你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确认感:
我的的确确身在广东!

蛇口近前海,自己还有一处小小的渔港,所以鱼市是这个市场最重要、也是最有特色的一部分。
讲真,蛇口市场的海鲜种类,比很多专门的水产市场都更多更全!

两代人以前,深圳沿海的居民还多以捕鱼为生,后来蛇口最先出现了自由买卖的市场,附近渔民都会把新鲜的渔获带到这边来卖,逐渐就形成了规模。

久而久之,蛇口市场积累了丰富的供应链资源,现在休渔期别处不好买鱼,这里的货源还非常充足:
黄鱼带鱼什么的,从来不会缺席;

花蛤文蛤,蛏子花螺,海虹带子…永远分门别类满满当当地躺在自己的框子里;

青鲍鱼也按照身材大小排队站好,明码标价;


珠海皮皮虾,包膏包满活力四射,时不时要用尾巴甩出一滩水;

还有些有趣的物种,比如这条潮汕迪仔鱼,长着一张马脸,也叫“剥皮鱼”:它的肉质细致鲜嫩,但鱼皮却又糙又硬,一定要剥掉才能下口。

几乎每个摊主都会帮你预先把鱼皮剥掉一半,在粉红色灯泡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暧昧…
这是年少时期的鹦鹉鱼,方头方脑,像一片剃须刀片:

还有这种平时只在粥店见到的,切成薄片的中山脆肉鲩…没想到本人有这么大个吧!

脆肉鲩的本质还是一条草鱼,长大的过程中被喂食了大量蚕豆,所以肉质脆弹,并且体型壮硕,以至于卖脆肉鲩的鱼摊看起来像个肉摊——

摊主分鱼的时候,刀会像砍排骨一样重重剁下去,如果你离得近,还能听到鱼肉连着鱼皮微微爆开的声音。
贵价品类也有!大龙虾在这比小龙虾还常见!
学了一个新知识:红龙虾和青龙虾一定要养在不同的容器里,因为它们对水中盐分浓度的需求不同。


还有各种超大个的螃蟹,一般市场没有,在酒楼往往也是水箱里撑场面的重磅选手,然而在蛇口市场却并不愁卖。

店家进货进得多,以至于它们要像衣橱里的枕头一样被层叠罗列在一起:

害,即便尊贵如皇帝蟹,来了深圳,也要跟别人合租哦(
市场侧面的小路上,还有一些每天不一定卖点什么水产的小摊点,如果运气好,还能赶上本地渔港的新鲜鱼获!

像石斑鱼,驼背鲈,在这偶尔会有捡漏好价!

不过总体来说,蛇口市场的海鲜并不特别便宜,但胜在品质优秀,赶上周末,很多人甚至会开车几十公里从罗湖过来买鱼!

而且像每个正经海鲜市场一样,你在蛇口市场买到鲜活水产,都可以拿到隔壁小店现场加工。
清蒸白灼招呼一切,好的海鲜是不需要厨艺的!
2.
另一份独属于广东菜场的“自我修养”,则是鸡的存在感无比强烈——
在市场的正门口,有两家battle多年的湛江隔水蒸店,分别声称自己才是蛇口市场的蒸鸡OG.

随机问了几个大叔大妈,并没人记得清到底哪家才是正宗老店。如今的标语已经克制许多,当年的架势简直是要指着对方的鼻子骂起来...

两家的做法乃至厨具都大抵相同,因为要大批量制作很多鸡,他们都会用到蒸馒头那种巨形的蒸屉…

一次至少蒸十几只鸡,每每上下换屉,一股浓郁的鲜味就窜出老远老远。

湛江的鸡,普遍比珠江口几个城市的鸡要更肥一点,而且鸡味够浓,简单蒸熟就足够好吃~
老板会帮你把鸡肉和一份“蒸汽波鸡汤”分别打包,几个小时之后,鸡汤已经完全凝结成冻,戳一下会duangduang地抖三抖,筷子头也变得黏黏的!

上屉复热一次,香气完美还原,鸡皮闪着油光闪闪发亮。


买回家就能一键充当一盘硬菜,也太幸福了!
在蛇口市场,你还能见到数量众多的“三鸟”——三鸟是一句本地土话,指的是鸡鸭鹅。

宰杀好烫过毛的三鸟们,一只只安静地躺在案板上,摊贩们砍骨拆鸡刀光里,有种温柔的烟火气。

蛇口市场曾经是深港两地极少数能买到活禽的地方之一,有些香港的主妇会专门和摊主预约一个杀鸡时间,赶在刚刚拔毛完毕时到取鸡,然后速速过关回家。
路途顺畅的话,到家时还是新鲜的。
不过考虑到卫生问题,活禽买卖后来还是被禁止掉了,然而这里仍然是深圳买鸡的最好的去处:

清远鸡、文昌鸡、乌鸡乃至三黄鸡,几乎每一个流行的品种,都可以在蛇口市场方便买到。
而除了鸡之外, 就连蛋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鸡蛋或鸭蛋,鸽子蛋或鹌鹑蛋,皮蛋或咸蛋…按照分类或大小整整齐齐码在一起,强迫症看了觉得无比治愈。

而哪怕只论鸡蛋,也有很多个选购维度:
黄皮的白皮的、大个的小个的,甚至散养果园鸡下的蛋、吃虫子的鸡下的蛋、吃饲料的鸡下的蛋,乃至老母鸡下的蛋…

高度定制,任君挑选,按风味或按价格,你一定能找到一枚合适的。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这才叫...梦寐以求的,选择的自由。
3.
在这一片蛋阵的隔壁,是一大片红彤彤的肉铺——
打头阵的是牛肉摊,隔老远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胸口油的味道,感觉自己像走进了一家潮汕牛肉火锅店!
如何迅速判断一个菜场的牛肉靠不靠谱?看看肉是怎么摆放的便知。

超市里的牛肉往往是躺在案台上的,而在硬核的菜市,牛肉肯定会用钩子吊着挂起来——因为每天货物吞吐量大,小小一块平面根本不够放。
在普通超市买牛肉,肉顶多会被分成牛腩牛腱子之类的大类;而在蛇口市场,老板会追问你是要蹦沙腩还是坑腩,金钱腱还是牛腱芯。
很多做餐饮生意的老板会来这进货,种类多卖得快,新鲜自然有保证。

挂肉定律对猪肉并不适用,因为猪肉纤维没有牛羊肉紧实,挂起来容易脱扣。
不过猪肉的硬核更为直观,在超市里很难买到的各种内脏杂碎,在蛇口市场都能轻松找到:

干货区也明显比超市厉害太多!在蛇口市场,你能找到细分到不同海域的鱼干虾干;


以及不同产地的各种腊肠:

4.
另外,在蛇口市场,你还能找到成片连开的广东汤料店,看起来像一家家中药铺子...


由于汤料的搭配和运用有一套神秘的体系,这些摊主往往都比较热心,只要你表露出一丝兴趣,就能天南地北地给你讲出各种奇怪的知识点...
比如在他们眼里,北杏和南杏就有天大的差别:

摊主们总归要给这些食材找一个“药食同源”的归宿,功效啥的嘛...听听就好。
真正满足好奇心的地方在于,你能亲眼看看那些只喝过没见过的材料究竟长什么样。
比如老火汤里常有的“五指毛桃”,长这样:

它是一种小型乔木的根,榕科桑属,闻起来却意外有一股椰子味,用它煲的汤,也会有一种清爽的椰香。
5.
懂生活的人都知道,买菜本身只是逛菜场乐趣的一部分。一个优秀的菜场,周围一定藏着几家卖小吃熟食的宝藏小店!
市场大门正对面,有一家专门卖鲮鱼饼的小门脸,据说整个南山区仅此一家,路过记得去尝尝看。

鲮鱼饼是一种顺德来的小吃,也叫酿三宝:

把鲮鱼去骨后仔细挑出刺,捶成起胶的鱼糜,酿进质地脆生的蔬菜里,下宽油煎熟。


绝大多数的重油小吃,口味都偏向浓郁麻辣,鲮鱼饼吃起来却满嘴都是清淡的鲜味。
尽管事实上还是很罪恶,但却仍然保持着广东人对食物克制平和的审美,余韵是油香混合蔬菜清香,挺奇妙的。

想来点更硬核的?
那就看看这头豪横的烤全猪,直接连皮的一整头趴在铁架子上...

不能放过猪皮,焦香且脆,在槽牙上嘎嘣作响,像在嚼锅巴;猪油混着口水吞咽,大荤大快乐,美拉德反顶格,多巴胺水平爆表。

卤味、盐焗鸡这类菜场常见选手自然也少不了!

不像超市里那种小家子气的熟食摊…烧鹅烧鸭满满挂了一排排,像是凭空多出来的一堵红砖墙;

还有这种n多只鸡倒插进一个大盐盆里的神奇景象!

市场左边的小道往里走,有一家专卖现包云吞的小店,大多数时候都有人在排队。

买了一份尝尝,怪不得人气旺,手艺也太好了啊!
肉馅紧实够新鲜,而且皮肉的比例非常感人,荤腥填满了每一块缝隙,整只云吞丰满得像一条大头金鱼:

煮好之后像空心小气球浮在碗里,皮薄到几乎半透明。

特别推荐马蹄鲜肉馅,一口下去很有咬劲,肉味和马蹄互不抢戏,很有灵魂!
除了有肉,还有满满的碳水!
蛇口市场有很多粽子摊,常年营业,并不受端午节的羁绊。从白粽到各种豪华配置的高端选手,应有尽有。

最奇妙的是这一只:
这是深圳的特产粽子,(是的深圳居然也有特产…),包裹这颗粽子的不是普通粽叶,而是宝安南头一带才能找到的一种叫“露兜叶”的海边水草。

摊主说这几片叶子成本就好几块钱
包法跟普通的粽子也不一样,是个整整当当的方形,糯米压的特别实。
馅料超丰富蛋黄鲜肉豌豆板栗,每一口都是不同的内容,就像一份去掉鸭子的上海八宝鸭~

从市场出来再稍微多走几十米,你还能碰到全蛇口,乃至全深圳资历最老的面包店之一:沁心饼屋。

这家饼屋开了有三十年,他们的特色是菠萝包,又平又靓,远近闻名。

标准的香港手艺:面包皮酥酥脆脆,有砂糖颗粒感,内心蓬松柔软气孔均匀,烤好了就放在恒温箱里,拿出来总是热气腾腾的!

这样一只包,才卖三块钱...
蛋挞也不错吃,奶味和甜度都足够,口感算得上细腻...一枚也只要两块钱喔~

想要更多小甜甜,周围还有一家不错吃的“百草堂糖水铺”,同样是深圳不多见的老字号。
出品算不上多么惊艳,胜在踩雷概率很低!

秘诀大概是keep it simple,做最简单的配方,就最不容易翻车。
所点即所得,比如“绿豆沙”,就是一碗不加陈皮海带的,永不出错的纯绿豆沙;

茯苓糕太苦,就把搭配的红豆的甜度拉到爆高;

点单率最高的杨枝甘,没工夫把芒果细细磨成果泥,直接切大块,堆满!西柚果粒也使劲撒;

这样一份份简单粗暴却实在的甜品,想不好吃其实也挺难的?
6.
最后,我们还是回头来看看蔬菜,没什么好多说的,卖相新鲜种类齐全,是一个优秀菜场该有的样子:

如果硬要给这里蔬菜找一个特点的话,那就是「嫩」
比如在这里,你能找到老广偏爱的,(也许也只能在广东吃到的),极限幼嫩的菜心:


拇指粗的小白菜:

刚开始发育的小香芹:

带着花骨朵的龙须菜:

* * *
中国没有第二个城市像深圳,这里的年轻人永远川流不息。多数情况下,大家每天都靠着路边小炒和外卖度日。
终于有一天心血来潮打算下一次厨,也不过是随便走进一家的社区超市或者钱大妈,拿起一份老老实实裹在保鲜膜里的蔬菜,扫过条形码之后付钱,就和买一包薯片差不多。
买菜不该是这样的。
菜场应该是生动的

应该是你踏着拖鞋,提着袋子,哼着歌,巡视着路过一个个摊位,听着摊主们的推销,在心里默默规划菜谱,暗自比对哪家更划算;

应该是小心地躲开脏水,绕过地上蔫萎的菜叶或果皮,用手抚摸每一颗瓜果并仔细打量,冒着被甩一身水的风险看鱼挑虾,驱赶着苍蝇或蜜蜂买肉买菜。

菜场就是一个城市烟火气的结晶。
每一个深圳人都应该来蛇口市场逛一逛,在这座城市里罕见的old school菜场,你一定能获得一种平静的生活乐趣。